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其他小说>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> 第七十五章 南中风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七十五章 南中风云(2 / 2)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七十五章南中风云(第2/2页)

此刻,他正用一柄镶着宝石的锋利小刀,从烤獐子上割下大块滴着油脂的肉,直接用手抓着,塞进嘴里大口咀嚼,动作豪迈而充满力量感。

下首,几名心腹头人分坐两侧,同样在吃肉喝酒,但姿态明显恭敬许多。

一名负责打探外界消息的头人,咽下口中的肉,恭敬地向前倾身,汇报道:“大王,北边来的鹰隼带回的消息已经确认了。成都的刘璋,那个软得像鼻涕一样的家伙,已经向那个从北方来的魏公刘湛投降了。现在,从葭萌关到成都,益州北面的土地,都插上了魏军的黑色旗帜,像乌鸦落满了稻田。”

孟获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,环眼中精光闪烁,如同暗夜中的豹瞳。他含糊不清地哼了一声,声音如同闷雷:“刘璋?哼!早就知道他守不住他老子留下的家业!真是个没卵子的废物!丢了祖宗基业,活该被人吞得骨头都不剩!”他拿起旁边一个硕大的、用野牛角制成的酒杯,里面盛满了浑浊而烈性的本地米酒,仰头灌了一大口,酒液顺着他的虬髯流淌下来。

“那个刘湛……”孟获用粗壮的手指抹去胡须上的酒渍,带着一丝审视与不屑,“什么来头?比刘璋那软蛋如何?比起以前的汉人皇帝呢?”

头人连忙回答,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忌惮:“回大王,那刘湛可不得了!听说他在北方,打败了曹操、袁绍那样的大诸侯,手下兵多得像山林里的树叶,将军猛得像下山的虎豹,还有一堆摇羽毛扇的聪明人给他出主意,厉害得很!如今他占了整个益州北部,财货、人口、粮食都归了他,势力大涨。恐怕……恐怕要不了多久,他那双眼睛,就要盯上我们南中这片土地了。他的手,迟早要伸过来啊!”

“把手伸到南中?”孟获将啃得精光的骨头随手扔进中央的炭火坑,激起一串噼啪作响的火星。他咧开大嘴,露出白森森、仿佛能咬碎骨头的牙齿,发出一阵低沉而充满野性的笑声,那笑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,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与桀骜。“哈哈哈!这南中的山,是我们祖祖辈辈用血和汗守护的山!这南中的水,是我们世世代代用命和魂滋养的水!汉人的皇帝,像天上的云,换了一朵又一朵,哪一朵的雨,能真正浇透我们南中的土地?哪一朵的影子,能真正罩住我们南中的儿郎?”他猛地站起身,庞大的身躯带来强烈的压迫感,环视着他的头人们,声音陡然提高,如同虎啸:“他刘湛想来?好啊!让他来试试!让他带着他的北方骑兵,来爬爬我们南中这猴子都发愁的山!来趟趟我们南中这毒蛇都畏惧的河!看看是我们南中儿郎手中的刀快,还是他北地战马的蹄子硬!看看是我们山间的瘴气毒,还是他攻城略地的野心大!”

他顿了顿,似乎想起了什么,又坐了回去,拿起酒角再次痛饮,然后抹着嘴问道:“对了,不是还有消息说,有个叫什么……刘备的?也从北边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跑过来了?现在在哪儿晃荡呢?”

“是的,大王。”那头人回答,“探子回报,就在牂牁郡那边的山里转悠,狼狈得很,就剩下几百号残兵败将,缺吃少穿,被魏军撵得连窝都没了,像一群没头的苍蝇。”

孟获嗤笑一声,那笑声中充满了轻蔑,仿佛在谈论一只蝼蚁:“刘备?哼,听说以前还有点名气,如今不过是条丧家之犬,连摇尾乞怜的地方都找不到!不值一提!”他话锋一转,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,如同老练的猎人在评估陷阱旁的诱饵:“不过……这条狗虽然废了,牙口说不定还剩几颗。万一……万一那刘湛真不知死活,非要来触我们的霉头,把这条狗放到他门口叫唤几声,说不定也能扰得他睡不安稳,让他知道,我们南中,不是他想来就能来的地方!”他话语中将刘备视为可以随意利用、甚至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,轻蔑之意,溢于言表。

南中,绝非铁板一块。在孟获之外,还有几股不容忽视的力量,也在北方剧变的冲击下,暗自盘算,蠢蠢欲动。

在牂牁郡,郡丞朱褒在自己的府邸中,焦虑地踱步。他既担心魏军势大,南下清算他这个“前朝余孽”,又害怕孟获等蛮部势力借机坐大,侵吞他的地盘。刘备残部的入境,更让他感到头疼,如同揣了个烫手山芋,不知是该接纳以增强实力,还是该驱逐以免引来魏军讨伐。

在越嶲郡,豪帅雍闿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这次变局。他或许没有孟获那样强烈的独立意识,但扩张地盘、增强实力的野心却不小。他在观望,观望魏公刘湛的态度,也观望孟获的反应,甚至可能对刘备这支“奇兵”产生了别样的兴趣。

而在更边远的一些地区,如高定等夷王,则更多地秉持着传统,对北方的纷争漠不关心,只求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任何外来势力,无论是谁,还是其他豪帅,都是需要警惕的对象。

南中的水,因为北方的风,已经开始浑了。各种野心、恐惧、算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下涌动,只等待一个契机,便会彻底爆发出来。

而在成都,刚刚完成权力交接、正忙于安抚人心、整顿秩序、消化胜利果实的刘湛,其目光却从未真正离开过南方。他深知,益州虽定,若南中不平,则如芒在背,如鲠在喉,永无宁日。

魏公府的书房内,烛火通明。巨大的益州舆图悬挂在墙上,南中那片被特意用朱砂勾勒出的广袤区域,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。那里山脉纵横,河流密布,标注着一个个拗口的地名和部落名称,充满了未知与挑战。

刘湛负手立于图前,目光锐利如刀,仿佛要穿透地图,看清那片神秘土地的真相。“孔明,”他沉声开口,对侍立一旁的诸葛亮说道,“刘备残部南窜,已成疥癣之疾,但其人素有权谋,若使其在南中立足,与当地豪帅勾结,恐成气候,遗祸无穷。而南中诸夷,向来叛服无常,如今观望者众,抗拒者亦不乏其人,尤其是那孟获,桀骜不驯,俨然以南中之王自居。此地若不及时绥靖,必成我心腹大患,牵制我军未来东向或北顾之战略。你以为,当如何处置,方可一劳永逸?”

诸葛亮羽扇轻摇,神色从容,睿智的目光在地图上南中区域缓缓扫过,仿佛已洞悉其山川地势与人心向背。“主公明鉴。”他清朗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,“南中之事,确如主公所言,急不得,亦缓不得。急则易使其各部因恐惧而联合,凭借地利负隅顽抗,彼时山林险阻,瘴疠弥漫,我军虽强,然客军远征,补给艰难,若陷入持久泥潭,则胜负难料,徒耗钱粮兵力,空损主公声威。然,缓则恐予刘备喘息之机,使其在南中串联坐大,收拢人心;亦恐使诸夷酋帅如孟获之流,误判形势,以为我朝软弱可欺,其桀骜之心日炽,届时再行征讨,事倍功半。”

他略一沉吟,继续道出早已深思熟虑的方略:“亮以为,当刚柔并济,双管齐下,谓之‘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’。”“其一,怀柔宣抚。可立即遴选熟悉南中情势、通晓夷语风俗、且能言善辩之干练之士,携主公恩威,赍带金帛、诰命,前往各部,尤其是那些态度摇摆或实力稍逊之部落,宣示主公仁德,许以官职爵位,承诺其自治之权,诱其率先归附。此乃分化瓦解,釜底抽薪之策。”“其二,武力威慑。怀柔需以实力为后盾。需立即着手整军经武,从降卒中以及蜀中健儿里,选拔精锐,尤其要挑选那些熟悉山地、耐劳苦、善跋涉之士卒,由严颜、张任等熟知蜀地及边缘情况的将领负责操练,组建一支专精于山地丛林作战之精锐,或可命名为‘无当飞军’。同时,囤积粮草,修缮器械,做好必要时,能以雷霆万钧之势,迅速南下,直捣黄龙,平定核心反抗力量的准备。”

他特别指向地图上建宁郡孟获的位置:“尤其是对此孟获,此人勇猛彪悍,在南中诸部中威望最高,影响最大,可谓南中精神支柱。若其肯降,则南中诸部必望风归附;若其顽抗,则必先集中力量,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其击溃擒获!然,即便对阵,亦需以慑服其心为最终目的,而非简单杀戮。若能令其心服口服,则南中可传檄而定,长治久安。”

刘湛听得连连点头,眼中赞赏之色愈浓。诸葛亮的分析,深合他意。他走到地图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孟获所在的区域,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:“刘备已是穷途末路,癣疥之疾,确不足虑。但这南中,这片化外之地,这些自以为是的‘山大王’……看来,孤迟早要亲自去走一遭,会一会那位‘孟大王’,看看是他的骨头硬,还是孤的刀锋利!”

他霍然转身,语气斩钉截铁:“就依孔明之策!即刻传令:其一,命费祎、董允等,负责遴选宣抚使者,准备赏赐之物,制定招抚章程,十日内必须派出第一批使者,分赴牂牁、越嶲、建宁诸郡!”“其二,擢升张任为平南中郎将,严颜副之,全权负责‘无当飞军’之组建与操练!兵员、粮饷、器械,一应优先供给!限期三月,孤要看到一支能翻山越岭、如履平地的精锐之师!”“其三,加派细作斥候,不惜一切代价,深入南中,特别是孟获、雍闿、朱褒等处,搜集其兵力部署、内部矛盾、粮草囤积、以及……刘备残部的确切动向!孤要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!”

“臣,遵命!”诸葛亮、以及被召来的张任、严颜等人,齐声领命,声音中充满了昂扬的战意与使命感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